管住手,不要再打孩子了 “国际不打小孩日”你有听说过吗?
“睡眠日”、“卒中日”、“保膝日”……各种各样医疗主题的节日五花八门,但是你听说过还有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美国“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发起的“停止体罚孩子”活动,他们把每年的4月30日设为纪念日,取名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触目惊心的数字令人深思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4成年人自述儿时受过身体虐待。每5位妇女中有1位、每13位男性中有1位自述儿时受过性虐待。联合国儿童暴力全球调查项目曾在北京、广东、陕西等6省市做过调查,显示有69.8%的人在小学阶段受过体罚,31%的人在初中经历过羞辱、挨打、限制活动等体罚。《广州反家暴调研报告》显示,仅有37.54%的人认为打孩子属于家庭暴力行为,大多数人对于“打孩子”这个问题不屑一顾,甚至说出“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错误言论。
粗暴教育是巨大的“心理杀手”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10所学校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比例达23.9%。那么,孩子感受又是如何呢?调研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更应该引起父母警惕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会有“真想离开这个家”、“不想上学了”等念头。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据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统计,在该市约160万青少年中,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潍坊心理机构对1000 名儿童做过一次调查,其中25%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32%的儿童存在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过强等问题。教育粗暴已成为一种巨大的“心理杀手”,家长们、教育工作者们要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入手,用积极正向、关爱关心、耐心细致的教育方式温柔以待祖国的花朵们,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快乐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要掌握正确方法
2016年3月,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开始实施,“打你是为了你好”再也不能成为父母实施家暴的借口。暴力的手段也许会让孩子暂时屈服,却绝对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磨灭,并且由于言传身教的影响,还很有可能会祸延到下一代,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长期受到“棍棒教育”的孩子,不仅安全感缺失,即使长大成人了,依旧会对父母报以强烈的忌恨,父(母)子之间的隔阂深如。
既然“棍棒教育”的弊端这么多,我们就要摒弃糟粕,好好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一种管教技巧是采取“平静中断”,在“平静中断”结束后,告诉孩子他被“平静中断”的原因。另一个技巧是剥夺他享有的“特权”,切记不要进行空头威胁,也绝不要打孩子。你一定要教育他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他将来学会为自己行为设限的唯一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由你为他制订一些合理的规矩。如果你对孩子严格且始终如一,他会更有安全感。教育孩子,不是要把他们的脑袋填满,而是要把他们的心灯点亮!
“国际不打小孩日”要到了,在尊重意识、平等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理念的今天,更多的中国家长应该走出传统落伍的棍棒教育、暴力教育等思想误区,进行实事求是的“观念补短”,给孩子送来更多尊重和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对待孩子就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构建一种平起平坐的交流,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尊重,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的发展。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眼下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就是当初的你……
为了让广大家长朋友们掌握更多正确实用的教育方法,睡眠医学科将在4月30日20:00举行“学习如何不打孩子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公益讲座,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徐晨雯主讲,欢迎大家扫码进群观看!